2012年1月16日 星期一

大債時代「在一個不理性的世界裡理性」

    2008年的次貸危機到影響全球的金融風暴,震撼了世人也震撼了全世界當權者。普通老百姓想的是怎麼會發生這種事情,擔心自己的存款不保,也有些不幸的民眾甚至買到了這些曾經被
信評機構標榜投資級的衍生金融商品,算著自己能夠拿回多少,不過大多數民眾應該是拿不回來的。那些曾經不可一世的投資銀行兼發行機構都已經宣布了倒閉進入重整,但我們只是老百姓,那些發行金融遊戲的人們,不是應當做好風險管理嗎?如果那是不值得投資的金融商品為什麼信評機構會標榜這些危機四伏的商品是可以投資的呢?再多的疑問也無法換回一個較安穩的市場了。
    那一切就要從美國銀行家透過深入政府、國會的手將大蕭條時代美國通過的(GLASS-Steagall Act)法案給廢除。這個著名的法案就是將J.P摩根和摩根士坦利分拆成兩個不同型態的金融機構,一個是發行金融商品的投資銀行和作消費性服務的一般銀行。藉以保障存款戶,以及限制銀行。
    從CDS信用違約交換(將貸款債權的違約風險賣給第三方,以換取違約時的保障),到CDO(將各種違約交換風險打包證券化,再分拆販賣給投資大眾),我們的世界一下子多出了好多的投資項目,眼前只能看到固定的收益,卻看不清楚背後這些我們花錢買來的「商品」,卻是源於風險高於一般人民所貸款的債務─「次貸」,本來就繳不出錢的人們,因為美國政府的社會福利,因由兩房的贊助,到銀行睜一隻閉一隻眼的情況下,突然人人都有房子了。但是那些一點一點累積的債務,卻是滾雪球一般越滾越大。
    這段歷史是不容抹滅和淡忘的,歷史上的各種金融風暴,不是突如其來大爆發的,記取教訓,卻偏偏不是人類的擅長項目。關於「$」的事情惟有自己去進一步了解,才不至於落入險境...。
    各個都是金頭腦的金融家們,所玩的遊戲層出不窮,每個人都認為自己可以掌握風險,每一個人都以為自己的投資組合最好,甚至不把風險看在眼裡。好比1988年俄羅斯倒債風波把LTCM(長期資本管理)一個被認為安全無虞的公司玩垮。他們只是犯了一個過錯,一個把不可能發生的事情,當作永遠不會發生。risk+uncertainty,一個可以透過數學計算和模組管理,卻總是視而不見,一個卻是不可知、不可測的。
    巴菲特曾經在2002年談及衍生金融商品並預言其將有一個破滅的可能:「」
→懷疑過去的因果論、歸納法和經驗必然性的休謨Hume,18C英國哲學家。「過去帶給我們的經驗,未必擴展到未來所建的相似事物。人們依靠感官與記憶,只能確立一個孤立的事實情況,即使是我們曾經經驗過的事物,也可能產出不同或是相反的結果。
→當一個國家的金融市場,變成賭博活動的副產品,問題就來了。─凱因斯《就業、利息與貨幣的一般理論》
→Animal Spirits,大多數投資行為的真正主導者。
→紐約時報專欄作家湯瑪士‧傅利曼說到:「我認為當今世上有兩大超級強權,美國和穆迪信用評等公司,美國可以丟原子彈把你摧毀,穆迪可以調降信評讓你毀滅,相信我,我很難說哪一個比較厲害」
    英國的現在,貴為世界金融中心,擁有自由開放的金融市場,以及羅素集團下的高等教育人才,和任由發展的文創藝術,以及凋零的武器製造。
-----------------------------------------------------
不要忘記的過去:
鬱金香狂熱(1636-1637)宛如期貨。
南海泡沫(1720)第一個引起瘋狂炒股的公司「南海」。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