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20日 星期一
WAR HORSE 《戰馬》第一次世界大戰(人類不可抹滅的歷史)
需要寫什麼是我的感動?其實言「感動」,是對這一份觀影的感想的褻瀆。因為,今次所看的戰馬,不只是從開始到最後,都是描寫那源於真摯的情感。無論是人和馬,還是人與人之間,秉持著人的最初的感性,和一些自己的惻隱之心,這世界就是美麗的。
但是,現實總是衝擊著理想的,在戰馬中卻也看到源自於人類歷史的陰暗面,無情的烽火在田野在鄉村在城鎮燃燒著,生命在這星星之火中凋零。這一切大概是因為人類想要佔有而有了競爭,因為意圖佔有而有了戰爭。
這部電影是改編自Michael Morpurgo的兒童文學小說 《戰馬》,他出生在二戰後倫敦的一個被轟炸過的城區。成長過程當中,他看到身邊的人們因戰爭而傷殘、因戰爭而死的親友的淚水,才深刻的明白到毀壞的建築物可以重建,但是人的傷痛和死亡卻不能因此而釋懷。也因此種下他撰寫有關戰爭的小說的想法。
簡單形容一下整個故事:在德文郡的市場裡面有一名農夫本要務農而來買馬,卻因為看上了一匹不是純種的幼馬,和人競標之後以高價購買了下來。當他把馬匹帶回家時,雖受到妻子的責難,但看到他的兒子Albert有信心照顧這匹幼馬,便不再多說。青年主人Albert給牠取名叫Joy,在慢慢相處的過程,Albert取得了Joy的信任。之後更是無時無刻不在一起玩耍。
但是,現實總是衝擊著理想的,在戰馬中卻也看到源自於人類歷史的陰暗面,無情的烽火在田野在鄉村在城鎮燃燒著,生命在這星星之火中凋零。這一切大概是因為人類想要佔有而有了競爭,因為意圖佔有而有了戰爭。
這部電影是改編自Michael Morpurgo的兒童文學小說 《戰馬》,他出生在二戰後倫敦的一個被轟炸過的城區。成長過程當中,他看到身邊的人們因戰爭而傷殘、因戰爭而死的親友的淚水,才深刻的明白到毀壞的建築物可以重建,但是人的傷痛和死亡卻不能因此而釋懷。也因此種下他撰寫有關戰爭的小說的想法。
隨著租地的壓力,也不得不訓練Joy來協助農務,經過小主人和Joy的努力,成功完成鏟土的大難題,然而就在收成時,卻遭遇到大水,一切猶如付之如炬。
此時戰爭也開始展開了,老主人不得已只好將Joy賣給軍官換取金錢,而小主人知悉後相當難過,發誓將來會去尋找他,並再次見面。
故事就形容到這好了,之後喬伊會因為戰爭的關係,陸陸續續換了幾位主人。每一段的故事,都是令人動容的。
就像文章所提到的,歷史是不容抹去的,也不是欲蓋彌彰就可以讓他一筆勾銷。戰爭看的到社會的現實,也看得到人性的最初,因此,這部片很巧妙的應用了以馬的視野來看人類的世界,雖然實質上運鏡並沒有真正是用馬的角度來看,但是最近我看了小說,才發現原著真正的主角喬伊是會「說話的」!原著就是以喬伊當作第一人稱來敘述整個故事。而大導雖然主軸是在馬的身上,卻並沒有將馬「人格化」,不同於原著的模式。這也我相當的欣賞,讓畫面流暢且不失去原來的構想。再者,帶動了鏡頭,側寫了戰爭,不是以灑狗血的方式,大量的描寫戰爭,而是以大量的片段來組合整個戰爭,當然這對於軍事戰爭戲迷來說,可能並不過癮。但本片的價值還是建立在情感交流。
當然不得不提到,配合整部片的精彩動人又扣人心弦的配樂,就像是久石讓之於宮崎駿,大導演史伯的知心partner配樂大師John Williams。兩者結合可謂是「天造地設」,過去在辛德勒的名單等等,都有傑出的合作。
上面的音樂是片頭開始的配樂,恰到好處的農村氣息和寧靜卻也生氣勃勃的田野,彷彿映在眼前。
--也許我還會繼續更新寫下去....
故事就形容到這好了,之後喬伊會因為戰爭的關係,陸陸續續換了幾位主人。每一段的故事,都是令人動容的。
就像文章所提到的,歷史是不容抹去的,也不是欲蓋彌彰就可以讓他一筆勾銷。戰爭看的到社會的現實,也看得到人性的最初,因此,這部片很巧妙的應用了以馬的視野來看人類的世界,雖然實質上運鏡並沒有真正是用馬的角度來看,但是最近我看了小說,才發現原著真正的主角喬伊是會「說話的」!原著就是以喬伊當作第一人稱來敘述整個故事。而大導雖然主軸是在馬的身上,卻並沒有將馬「人格化」,不同於原著的模式。這也我相當的欣賞,讓畫面流暢且不失去原來的構想。再者,帶動了鏡頭,側寫了戰爭,不是以灑狗血的方式,大量的描寫戰爭,而是以大量的片段來組合整個戰爭,當然這對於軍事戰爭戲迷來說,可能並不過癮。但本片的價值還是建立在情感交流。
當然不得不提到,配合整部片的精彩動人又扣人心弦的配樂,就像是久石讓之於宮崎駿,大導演史伯的知心partner配樂大師John Williams。兩者結合可謂是「天造地設」,過去在辛德勒的名單等等,都有傑出的合作。
--也許我還會繼續更新寫下去....
2012年2月10日 星期五
全球暖化是騙局?16科學家聯名揭秘
相關內容
- 放大照片全球暖化是騙局?16科學家聯名揭秘
新頭殼newtalk 2012.02.10 李連傑/綜合報導
全球暖化爭議再起!《日內瓦全球科學家聯盟》主席安東尼奧•齊基基(Antonio Zichichi)在內的16名科學家,聯名在《華爾街日報》發表措詞嚴厲的文章,指責《美國物理學會》等單位誇大了危機,事實上十多年來全球氣候並沒有變暖,「威脅論」者意圖把所有異常都歸咎於二氧化碳。
他們說,這一切只因「全球暖化」讓許多人撈到大量好處,它使政府資金流入相關學術研究項目,也成為政府擴大官僚機器的理由。這種論調是政府增加稅收、讓納稅人為補貼企業埋單的藉口,也是吸引巨額捐款流入許諾拯救地球的慈善基金的誘餌。
9日刊登的文章中,特別描述了貝爾獎得主、物理學家伊瓦爾•賈埃弗(Ivar Giaever)的觀點和動作,向「全球暖化威脅論」揮出一記重拳。賈埃弗在上次美國總統大選是歐巴馬(Obama)的支持者,去年9月宣布退出美國物理學會,並且發表了公開信:
「《美國物理學會》稱:『無可辯駁的証據表明,全球變暖正在發生。如果不採取行動緩和這一趨勢,地球的物理和生態系統、社會體系、安全和人類健康可能會嚴重受損。我們必須從現在開始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但,全球變暖的証據果真是無可辯駁的嗎?」
這16名科學家說,幾十年來,國際一直大力宣傳所謂二氧化碳「污染物」數量增加將摧毀人類文明的說法,但也有一大批科學家認同賈埃弗的觀點。
對「氣候變暖論」挑戰最大的事實也許是:迄今為止,全球氣候已有十多年未呈變暖趨勢了。實際上,《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發布相關預測22年以來,氣候變暖的程度一直小於預期。面對這種尷尬,「氣候變暖論」者將矛頭轉向「極端氣候」,仍然歸咎於二氧化碳。
這16名科學家說,二氧化碳是生物圈生命循環系統的關鍵要素,所以溫室管理者為了讓作物長得更好,常常將二氧化碳濃度增加3、4倍。這並不奇怪,因為植物和動物是在二氧化碳濃度相當於現在10倍左右時進化形成的。過去一個世紀以來農業增產,大氣中二氧化碳增加是原因之一。
這16名科學家聲稱,採取激烈行動為世界經濟「脫碳」,並無令人信服的科學依據。當前私人和政府在氣候方面投入巨額資金,但其中很大一部分投資有無必要,很值得懷疑。(圖片來源:達志影像/路透社。)
訂閱:
文章 (Atom)